澳门威斯尼斯人8225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(公元976年),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,千余年来,弦歌不绝,英才辈出。1903年澳门威斯尼斯人8225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,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。上世纪80年代,作为湖南大学的二级机构,澳门威斯尼斯人8225的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功能逐步恢复。今天,这座承载千年历史的文化殿堂,已成为海内外著名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重镇和人才培养基地,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谱写着新的篇章。 目前,澳门威斯尼斯人8225已经形成从本科、硕士、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格局,拥有中国史、哲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,中国史、哲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,中国史、哲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,文物与博物馆学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,设有历史学、哲学2个本科专业。 |
澳门威斯尼斯人8225现设有历史学系、哲学系(宗教学系)、考古学系3个教学机构;入选国家级创新平台2个(2011协同创新平台“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”协同创新中心、教育部“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”协同攻关创新平台);成立湖南省重点研究基地(机构)4个(澳门威斯尼斯人8225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、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基地、湖南省中国四库学研究基地、书院文化研究与传播基地);湖南省重点学科1个(中国史);拥有湖南大学(澳门威斯尼斯人8225)人文高等研究院、澳门威斯尼斯人8225国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10余个。现有专职教师80余人,其中教授30余人、博士生导师20余人,多人入选人才计划名录。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“四个一批”人才工程2人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人,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,湖南省优秀社科专家2人、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人、湖南省芙蓉学者1人。近年来,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项、重点项目7项、一般及青年和后期资助项目36项;获国家重大学术文化工程项目1项;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项;获教育部重大项目1项、重点项目1项;近五年获教育部一般及青年和后期资助项目17项;入选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》作品1部;获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(人文社会科学)8项;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;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5项、二等奖9项。 |
2020年9月17日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大学澳门威斯尼斯人8225考察调研人才培养、文化传承等情况。总书记提出了澳门威斯尼斯人8225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的重要命题和论断,并对“惟楚有材,于斯为盛”做出了新时代的解读。总书记强调,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与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相结合。他深情地表示对澳门威斯尼斯人8225一直心怀牵挂,对澳门威斯尼斯人8225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影响很有感触。总书记关于澳门威斯尼斯人8225的新思想、新观点、新论断把澳门威斯尼斯人8225的历史地位提升到了新高度,把澳门威斯尼斯人8225的历史文脉推向了新时代。 新时代,新发展。澳门威斯尼斯人8225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湖南大学重要讲话精神,扎根中国大地深入发展“澳门威斯尼斯人8225模式”,努力推动书院全面现代复兴,早日建成为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文化地标。 |